《旗袍美探》很多关键信息都是靠台词交代
《旗袍美探》海报
马伊琍饰演苏雯丽
澳版的费雪小姐
马伊琍、高伟光主演的民国探案剧《旗袍美探》,讲述的从法国巴黎回国的女侦探苏雯丽(马伊琍 饰)与法租界警务局中央巡捕房探长罗秋恒(高伟光 饰)一同破解悬案的故事。
这几年以民国为背景的探案剧不少,但几乎都是拍着拍着就变成了民国华丽舞台剧+民国时装剧,凸显出的是“民国范儿”,“一种趣味、一种风尚和一种美学”。它们几乎都是以上海租界为背景,男主角西装革履、女主角洋装旗袍,住的是独门独户的欧式别墅,开的是进口的高档车辆……丝毫看不出民国是一个政府混乱、军阀混战、外国入侵的“乱世”。
就像《八佰》中,一条苏州河、一座垃圾桥相隔的是两个上海,一边宛如天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边则宛如地狱,一边是水深火热、生灵涂炭。这两面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民国上海,构成完整的民国。但现在的民国剧凸显的只是民国风情,虽然这有助于它的大众化和流行,但这也在根本上决定了它们的艺术价值不会太高。
《旗袍美探》淡化了年代背景,观众只能大概知道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而从第一个镜头开始,《旗袍美探》极力放大和凸显的都是民国风情,美术、置景和服装组都相当用心,但它拍摄的只是一个片面的民国。
细心的观众也会注意到,民国探案剧男女主角的身份常常是“巡捕”。为什么是叫做“巡捕”而不是“警察”?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在通商口岸划定居留区,设立租界。1845年,英国人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租界。1854年,上海英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警政机构——上海英租界巡捕房,其职责主要是维护租界的治安,保护西方人利益。
影视编剧把主人公的身份设为巡捕,也就意味着故事的发生地是在租界,民国的“乱世”与租界无关,就像《八佰》中一河之隔的战争与租界无关,凸显民国风情也就理所应当了。这是讨巧的写法,也是避重就轻的写法。但这一点不仅仅是《旗袍美探》的问题,我们也不必苛责。
《旗袍美探》翻拍自澳剧《费雪小姐探案集》(Miss Fisher‘s Murder Mysteries),然后把故事挪到民国,做了本土化改编。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以及案件,大抵还是以澳剧为蓝本。案件模式也是观众很熟悉的大案件套小案件,苏雯丽为妹妹伸冤贯穿始终,平均每两集一个独立的小案件。
破案效率大大提升,剧集的节奏很快,这是优点。但也因为节奏太快了,所以对案件的刻画基本都是粗线条和梗概式的,没有太多复杂的本格推理的内容。悬念的揭晓基本都在最后关头,要么是人物愚蠢地自己露出马脚,比如第一个案件杀人凶手竟然把掺了砒霜的糖包放办公室;要么是经由美探之口,通过台词揭晓一些关键细节,比如第二个案件。
观众的推理参与感不强,基本就是看个热闹。好在《旗袍美探》也有热闹可看。案件虽然不够缜密,但也不至于漏洞百出,并且得益于制作上的投入和用心,还是营造出了不错的悬疑感。
《旗袍美探》的“探”一般,剧集的核心魅力在于“旗袍美”上。之前的民国探案剧,都是由男性担纲第一主人公,女性角色主要是辅助作用。《旗袍美探》则让女性角色挑大梁,果然赋予了千篇一律的民国探案剧不一样的美学气质。
马伊琍饰演的苏雯丽构成了《旗袍美探》这部戏的“戏眼”。苏雯丽这样的角色不仅在民国剧里少见,在中国电视荧屏也很少见。
她首先是个白富美。从巴黎回来后,住豪宅,开豪车,出手阔绰,随便送人都是豪车。
她又嗲又作。讲话嗲嗲的,姿态娇滴滴的,很会撒娇。但如果你以为苏雯丽是个啥也不会的花瓶,那又大错特错了。她在法国常住,见过世面;她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渊博、逻辑缜密;她思想开化,秀外慧中,人格独立;她善良、正义并且对弱者有同理心……动与静、俗与雅、嗲与强、作与真等看似相反的气质,在苏雯丽身上融为一体。马伊琍也出色地诠释了这个角色丰富的气质。有时她讲话那做作的口吻让人联想到《我的前半生》中前期的罗子君,但苏雯丽认真探起案来,她又是《在远方》中独立强大的路晓鸥。而跟这两个角色相比,苏雯丽身上还有一股“媚”,苏雯丽几乎每一集都要换上不同的旗袍和洋装,修身的旗袍将角色的婀娜与风韵,体现得一览无余;马伊琍本身就是上海人,苏雯丽偶尔说上几句软糯婉转的上海话,也极衬这个角色的软糯娇媚。
可以说,《旗袍美探》的气质和质感,都靠苏雯丽烘托。虽然是新式女性,但也不影响苏雯丽娇滴滴;虽然妹妹的命案一直是苏雯丽的心结,但《旗袍美探》不暗黑沉重,也没太多理会那个时代的苦大仇深。它的整体基调轻松俏皮。
高伟光饰演的探长罗秋恒又高又帅又聪明,外冷内热,每次苏雯丽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他总会出现。他很快也对苏雯丽产生好感,变成了深情的罗秋恒。几集过后,罗秋恒和情感互动戏,都可以察觉到爱意在流动,马伊琍和高伟光的CP感出乎意料的强烈。
《旗袍美探》不是严肃的民国正剧,但还是适合拿来当下饭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