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杠三星”团队成员现场向新警传授经验
如何在新形势下激发监狱民警队伍动力、活力,持续深化两级管理,加强改造主业?为此,上海市军天湖监狱集结全监青年科监区长,成立了青年监区长业务成长建设团队。团队成立伊始恰逢上海市监狱局党委一号文“三做一优”指导意见出台,副监狱长钱虹负责牵头,定期在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一扛三新”交流互动,通过主题探讨、案例剖析、复盘推演、一线操作等方式,为青年干部熟悉业务、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提供一个答疑解惑的平台,从而帮助青年干部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用好“年轻”这把双刃剑
军天湖监狱35岁以下青年民警占民警总数的70%,如何有效引领青年民警更好地开展执法工作是监狱各级党组织关注的重点。
监狱现有35岁以下副科职以上干部16人,约占中层干部总数的19.5%。众多二、三级警司分布在监狱的各个条线上工作,肩负着重要的“传动”轴承作用。监狱青年科、监区长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活力足、学历高、经验浅。团队成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最有利的武器是年轻,但最大的弊端也是年轻,它是一把双刃剑。年轻意味着经验浅,意味着见少识短,意味着急需大量的实战来填补充实自己。面对不足,如何有效的“扬长避短”发挥出队伍最大的战斗力是大家思考最多的,在此情况下“青年监区长业务成长建设团队”应运而生。他们知道,要想腾飞就要先学习技能打牢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上海市军天湖监狱青年监区长业务成长建设团队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自己担负的重要职责“一扛三新”——一是青年监区领导要勇于扛起监管安全的重担; 二是平时要善于学习,把握机会,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法师”讨教,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探索工作新思路; 三是面对新常态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强化业务能力,找寻解决疑难杂症的新方法; 四是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好监区领导的主体作用,激发队伍动力、活力,传承新红烛精神。
打造品牌型教育评估体系
2016年12月6日,伴随着严管监区的挂牌成立,教育评估中心应运而生。评估中心的几位主要负责人都是“青年监区长业务成长建设团队”的成员,如何扛起评估中心有效运转的重担是大家想的最多的事。他们将中心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了下来,在团队“聚会”的时候,摆上了桌面,开启“头脑风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慢慢地新的思路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也清晰了。
为打造实战团队,提升实战技能,各条线的成员争相邀请成长团队将“论坛”活动摆到自己部门进行,开一线现场会,大家谈问题、解疑惑,出谋划策,为解决问题闪耀着各自的智慧之光。评估中心运转一段时间后,团队成员又重新聚到一起,认真总结经验,将实践过程中尝试的各种新方法新思路产生的效果予以反馈,大家在总结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
为帮助严管监区打造好品牌型教育评估体系,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青年业务科长积极联系社会力量,畅通专业学习渠道,邀请社会心理学专家,对监区存在心理障碍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精准分析。通过专家的讲解剖析,教育评估中心调整了矫治思路,及时修改了对应的矫治内容,找准了教育矫治的着力点,团队成员也通过现场观摩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验,为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筑牢了基础。
青年监区长则活用所学知识,在前期专项矫治的基础上,动员服刑人员家属积极配合监区对服刑人员开展亲情规劝。起初家属有顾虑,不愿意配合民警开展亲情规劝工作,认为每次会见他们都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并不显著,现在民警找过来让自己再做类似的事,也不会有多大的起效。
团队成员罗扬贤之前在教育科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帮教经验,于是主动请缨与服刑人员家属进行沟通,在他不懈努力之下,家属最终愿意配合民警对服刑人员开展亲情帮教。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名服刑人员暂时不具备亲情会见的条件,于是团队成员联系其家属采用了视频录制的方式,将家属的关怀话语播放给服刑人员观看,看到视频里家人的深情诉说,这名服刑人员一直强硬的脖颈软了下去,显著的变化让队员看到了攻克的希望,随即与主管警官一起趁势而为,拿下了“老大难”心理关口。
“老法师”“传经送宝”
服刑人员管理一直是监区主攻的重点,各监区警务组成员中经验足、资历深的民警较少,在遇到难题时解决起来较为困难。利用团队搭建的交流平台,青年干部们主动汇报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诉说困惑,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法师”一同探讨,共同制定对策,并注重加强信息的反馈以便于及时调整思路,持续攻坚。自团队建立以来,共开展了八次探讨活动,讨论了十余例罪犯案例,针对“老大难”服刑人员开展持续攻坚工作三次,通过对日常劳动、学习、交谈等方面的观察,均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违纪频率显著降低、改造积极性有所提升,劳动积极性高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更有效地吸收转化内外资源,团队积极邀请监狱的“老法师”参加活动,通过实景教学、经验分享、案例分析、心得交流等方式“传经送宝”,帮助青年干部最大程度地汲取“工作智慧”。团队负责人还定期邀请监狱领导参加活动,活动中大家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队伍中碰到的难点等进行交流,圆桌交谈拉近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也为上下信息渠道的畅通开辟了新道路。“小干部”勇于发问,将自己视野中“看不清”的事讲出来,“大领导”放下架子,从更高的层面剖析解答,引导大家朝着更广阔的方向上思考,一问一答中,大视野慢慢构建了,小想法逐渐消除了,民警们自身的综合素养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成长并非一朝一夕,“内功”修炼有长者引领,“外功”学习也不停脚步。团队成员在监狱中分布较广,能够参加的培训和活动也较为分散。为此,团队经常定期举办活动,为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所学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有的成员参加了“华东班”监区长培训、有的参加了对口业务的条线学习、有的外派参加了兄弟单位的跟班实训,通过分享,学习资料和收获都得到了翻倍的收益效果。一人学,等于大家学,既弥补了大家未能出去现场学习的遗憾,也提升了团队整体的学习力,起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为进一步拓展团队的影响力,几位成员还将成长建设团队中学到的东西跟监区警务组的兄弟一起分享,并且参照“青年监区长业务成长建设团队”的运行模式,各自在监区也牵头成立了类似团队。其中教育评估中心牵头组建的“主人翁”攻坚团体,运转有序,多次参与监区组织的严管服刑人员集体会诊和协同管理。他们结合监区青年民警多的特点,着力激发民警敢打敢拼的品质,充分借用监狱、监区青年讲师团力量,组织师范类专业和具有授课经验的民警对服刑人员进行特色课程教育,保证了服刑人员课程教育的质量,取得了不错的运行成效。通过队员的实践尝试,在培养青年民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团队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新道路,为业务成长建设团队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市军天湖监狱青年监区长业务成长建设团队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切合工作实际,符合青年干部的需求,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民的关注。为更好地搭建青年干部的锻炼平台,拓展成长空间,团队将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学习方式,既要融进“老法师”也要吸引“新同志”,增加流动性,做到以点带线促面的全方位发展,争取使监狱青年干警得到更好的锻炼机会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为监狱的安全稳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新时期红烛精神的传递和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光热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