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讯 - 天津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娱乐新闻 > 戏剧演出 乌镇戏剧节落幕后再看乌镇:可供链接

乌镇戏剧节落幕后再看乌镇:可供链接

发布时间: 2016-11-05 23:41:21 来源: 未知 作者: 佚名
第四届乌镇戏剧节的落幕也预示着第五届筹划工作的正式开始。第五届乌镇戏剧节定档2017年10月19日到29日。

陈向宏(资料图)

陈向宏(资料图)

2016年刚刚过去的10月里,戏剧界甚至整个文化界的焦点,无疑是属于乌镇戏剧节的。自10月13日盛大的“三剧开幕”以来,五湖四海为戏剧而来的嘉宾、媒体、观众及游客共同见证了22部特邀剧目的接连首演、17组青年竞演的激烈角逐、1900场次古镇嘉年华的街头演出、19场次戏剧活动的多元魅力。立足当下、“眺”望未来的第四届乌镇戏剧节,实现了对戏剧的承诺,为来自全球的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高潮迭起的梦幻之旅。

青年竞演战火将熄,青年戏剧乌镇启航

随着乌镇戏剧节的闭幕,也让青年竞演单元的评选结果尘埃落定。青年戏剧作品和戏剧人的旅途却刚刚开始。他们将以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为平台,以世界戏剧影响力为己任,从乌镇出发,戏剧之路永不停歇。

本届的“青年竞演”自启动报名以来,共有296部作品参与,经过筛选入围的17部参赛剧目代表了国内青年戏剧力量的最顶尖实力。戏剧节期间,历经两轮公演,由评委会认真仔细地观看、斟酌,经过激烈的讨论与公正的投票,《嘎玛》和《等待戈多大人》脱颖而出。

最后于闭幕式上,田沁鑫宣布“青年竞演”特别关注奖为《等待戈多大人》,并为其颁奖。,赖声川宣布“青年竞演小镇奖”最佳个人表现奖获得者为——作品《嘎玛》导演,索朗德吉与编剧冯珺娇,并为其颁奖。最后,孟京辉为“青年竞演小镇奖”最佳戏剧奖《嘎玛》剧组,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水中之书》乌镇落幕,书写戏剧圆满句点

《人民公敌》、《水中之书》、《哈姆莱特》等大制作剧目收获了大量好评;《赌徒》、《戈多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大鸡》、《卡里古拉》等大热剧目甚至引起了戏剧界内外的广泛热议;而《那些人》、《盲》、《樱之园》等别具匠心之作,也在本届乌镇戏剧节期间成为了“黑马”,引爆又一轮的热捧。为满足广大戏剧观众火爆的观剧热情,《堂吉诃德》、《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纷纷加场。随着闭幕大戏《水中之书》最后一场精彩演出的结束,本届乌镇戏剧节所有演出圆满成功。

第一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的冠军导演陈明昊,今年在乌镇戏剧节上已是开幕戏的担纲。这4年,从乌镇开始,陈明昊在获得乌镇戏剧节对优秀青年戏剧人才的各项资金及资源的扶持下,国际获奖不少,他也成了乌镇戏剧节有名的“人肉钉子户”。

此时的乌镇戏剧节,和陈明昊一样,还仅仅,是戏剧界的“四年级生”。几乎每年戏剧节期间,来访的媒体都会询问戏剧节主席陈向宏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乌镇这样一个小镇举办带有先锋色彩的现代戏剧节?或者他们会问黄磊问孟京辉,为什么这样一个现当代的戏剧节选择了乌镇?

回答多次,戏剧节的发起者们几乎都有了标准的答案。不论是陈向宏与黄磊10万块造桥不打不相识的故事,还是一群戏剧人在乌镇的小饭馆里喝黄酒聊天,聊出的种种奇思妙想,被一个旅游生意人全然当了真的调侃,又或者说乌镇与戏剧两者相遇碰撞那奇迹般的缘分。结果就是,乌镇与戏剧撞在了一起,一个完全由企业支撑,没有任何政府背景,完全由一群专业的艺术家操作的戏剧节,迅速成为了中国最顶尖的戏剧节,甚至走向了国际。

乌镇模式的雏形,乌镇与戏剧的碰撞

乌镇找到戏剧节,花了10年。

10年,乌镇旅游成功的商业模式在陈向宏手里慢慢地打磨成型。这时,他已经默默地为木心老先生改造好了故居,接他在故乡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时,他已经与黄磊把酒言欢,成了“大哥小弟”。

这时,他还在琢磨要往乌镇这个旧瓶子里装点什么。

他不着急,“认真做事,不问结果。”

为了找到瓶子里可以装下的新酒,陈向宏跑了世界上无数的小城小镇,最近最吸引他的是日本的利贺,“山沟里的一座小城镇,那里有戏剧节,有国际学校,学校还是哈佛捐建的。”

“景区刚建时的乌镇,好一点的初中生都要跑去市里上学。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能在这里看到世界顶尖的戏剧、美术展和最好的艺术品?”

驱动有了,但这个寻找契合的过程仍然持续了10年。期间不是没有过其他的尝试,比如做茅盾文学奖的颁奖礼,但始终没有找到引爆点。直到黄磊酒醉后那句就办个国际戏剧节的疯话,一群搞戏剧的疯子和一个寻找古镇旅游出路的古怪商人胜利会师了。

人才:匠人匠心,拿来和放下

戏剧节的每一场剧目背后,都有乌镇旅游公司大量的后勤保障人员,剧场经理,舞美、灯光、道具的制作,几乎全部由乌镇本地员工担当。

剧目《樱之园》在室外剧场诗田广场演出,应剧组的要求,要准备125L×100袋的落叶,这让技术组的金工愁掉了不少头发,筹备时,天气未凉,树叶未黄,金工甚至准备出到5万的高价去北方买落叶。还好,前几日的大风解决了他的烦恼,一夜秋风起,满景区的清扫员,一点点的收集起落叶,堆进了仓库,为了怕落叶受潮,技术组还在仓库开抽湿机,每天都去翻动一下。

4年时间,让原本的旅游管理人员能每年迅速地进行角色切换,从旅游业者变身成剧务剧场管理的内行,甚至变身成现代艺术,装置作品的制作者。

什么是人才,这就是人才。人才怎么来,管理出来。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这是陈向宏制定的规矩,这也是连他都要遵守的规矩。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

即便是培养出了出色的专业后勤保障服务的队伍,乌镇旅游的掌舵人陈向宏仍坚持对艺术那部分的绝不插手。

“戏剧节也好,国际艺术展也好,做木心美术馆也好,我们是外行,是拿来主义,所以,戏剧节这部分要交给艺术总监,艺术邀请展这部分要交给冯博一。”

在他的眼中,这群艺术家都是极靠谱的人。他们是一群纯真、执着、激情的天才小孩。他们互相信任,心有默契。

陈向宏在自己的微博里曾自称“包工头”,在每次戏剧节的发布会上,他往往是最低调的一个。

西栅景区的规划营造,多数出自他自己之手。而北京的古北水镇,一砖一瓦的选择均出自他手。所以,乌镇旅游的老员工,对于自己的这位老大出现在工地上,与木匠泥瓦匠混作一堆,一点也不奇怪。对于媒体冠在他身上众多称号,他内心更愿意接受“匠人匠心”来评价自己和他身后的整个团队。

即便是文化也要有匠人精神,成功自然不再是偶然。

“别人卖蹄髈,我们卖票”

10月16日,戏剧节里遇到的星期天,西栅景区里游客的数量已经直逼十一黄金周。

随着戏剧节的发展,每年的秋天,到乌镇去看戏,成了附近几个城市年轻人固定的消闲模式。动辄280元以上的票价,虽有些高,但搭配上乌镇景区的精致悠闲和街头巷尾随时可见的古镇嘉年华,又觉得立马合算了。

何况,随着乌镇旅游的火爆,乌镇景区带来整个乌镇地区的经济增长,生活在这个原本就富足的江南小镇上人们,如今底气更足了。票价反而在这里,成了最小的障碍。

这种“看不懂,也要来凑热闹”的现象也发生在年初的乌镇国际艺术邀请展上。陈向宏关于在小镇办艺术节,让小镇的孩子接触世界顶尖艺术的愿景有了实现的开始。

戏剧节的成功带来的不仅是潜移默化的本地文化的提升,还有实打实的消费人群的转化。她吸引的是80、90后的目光,且都不是一次性的消费人群。他们住了下来,在剧院看剧,在酒吧聊剧,在长街畅饮,在枕水的河边醉在乌镇的倒影里。

有媒体希望能拿到戏剧节盈利的具体数额。“但账不是这么算的,现在有个品牌营销的词,叫IP,其实就是内容,我们为乌镇这个壳注入了符合80、90后年轻人喜好的,更有活力的内容。”陈向宏对于看到结果这件事,一直保有良好的心态。

事情要做好,不着急。

戏剧节办好了,互联网大会办好了,各种注加在乌镇名头上文化活动都在给乌镇加分。

现在看,乌镇这两个字价值多少,这就是金光闪闪的IP。

文化放大了IP,打通了文化与商界之间的连结。但她带来的效应是长期的,“现在我到了外面,总有人问起乌镇是怎么样,他们是怎么知道乌镇的,就是通过乌镇戏剧节知道的。”

戏剧不落幕,“明”年乌镇再见

第四届乌镇戏剧节的落幕也预示着第五届筹划工作的正式开始。第五届乌镇戏剧节定档2017年10月19日到29日。

由首届乌镇戏剧节的“映”伸出触角,到第二届的幻“化”成千、第三届的“承”上启下、第四届的“眺”望未来,第五届乌镇戏剧节主题“明”(Luminosity)正式对外公布。乌镇戏剧节将在全新一年里成为中国戏剧最亮发光体。

  • 关键词浏览:
  • 乌镇戏剧节